習慣的力量-為甚麼我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

心得

我覺得這本書主要是在講解人類習慣的一些反應,當我們知道這些習慣的反應以及養成的好處之後,我們可以善用這些習慣來幫助我們達成某些目標,這本書裡舉了很多與習慣相關且耐人尋味的小故事,是蠻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書。

重點摘要

習慣是甚麼

第一個特別的案例:E.P. 腦傷後果後,他對於新接收到的新訊息無法好好記下來,也回答不出來,但隨著習慣的累積,他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裡,但可以沿著每次散步的路線自行回到家中;此研究使得科學家認真研究腦部基底核,一旦我們能夠將一系列複雜的動作轉換為習慣時,這些習慣使得我們腦部可以歇息,甚至可以想其他事情。

研究團隊對於E.P.的研究延伸到老鼠實驗上面,充分的了解到習慣的養成跟腦袋的記憶力並沒有絕對的相關性,腦袋裡所建立的習慣,可以讓我們在思考某些事情上面變得更有效率,譬如回到家之後的習慣,先洗澡還是先吃飯等等,這些如果也需要我們絞盡腦汁的想很久的話,是否一整天也過的未免太累人;也就是說,我們可以將習慣理解為一種節省腦袋使用過度的一種方法,書中點出我們可以忽略、改變、替換習慣。

習慣的養成步驟:結合提示、慣性行為、獎酬,接著為創造渴望,搭開習慣迴路的開關。

組織習慣

研究人員發現,幾乎每個受訪的組織與公司都出現組織習慣。通常這類的習慣危險重重,基本上大家不做決定,取而代之的是不需思考的慣性動作;組織習慣將會影響整個組織的發展狀況,大家傾向用甚麼方式去決策事情。

美鋁以往對於工安事件不怎麼重視,當開始養成習慣對於這件事情的警覺度拉高後,安全的防護就繼續提升,工安機率也隨之下降許多;星巴克於教育訓練課程中關注在一項非常重要的習慣:意志力。意志力的課程一向在學校是沒有教導的,實驗中顯示,如果一直在處於需要使用意志力控制自己行為的狀況下,當後續有一個許要強大意志力才能執行的事情到來時,就很難繼續有意志力來支撐這件事。至於如何才能避免一直過度耗用意志力?研究發現養成自律的習慣才是關鍵,當習慣養成者能夠自律的控制自己的行為,相對的耗用的意志力就會越來越少,因為他習慣這樣去思考事情。

打造成功的組織習慣並不容易,不只需要兼顧權力平衡,還需要使組織能正確運作,達成互相協議停戰下的和平,但在和平的停戰協議下,其實還是要有明確的誰是老大的劃分。1987年英國國王十字車站發生大火,因為部門間的管轄範圍劃分太過明確,導致一場原本不至於太嚴重的小火災釀成大禍,售票員在接受乘客通報有小火的22分鐘後,繞了一大圈地確認才通報了消防隊。倫敦地鐵的營運模式是以各部門間的停戰協議下順利運轉,售票員就只負責售票,維修部門就只針對維修部分,營運部門是不能給予建議以及插手管理的。火災發生後,特別調查員芬納針對倫敦地鐵進行調查,調查報告指出:調查的事件不只應該是在某場事件中,而需要擴大到檢視整個體制的問題,報告最後面還批評倫敦地鐵的組織大致不是無能就是腐敗。(此事讓我在撰寫這篇文的當下,想到了台灣於2021/4/2發生的太魯閣號撞工程車的事件,認為台鐵應該要好好地進行整體的檢討)

習慣改造指南
  • 找出慣性行為(找出你的習慣,通常想要改造就是想改掉壞習慣,譬如說下午就會想吃點心,但是你想減肥)
  • 做實驗找出獎勵(找出為甚麼你會有這個習慣,獎勵是甚麼?是想休息,還是想趁機出去走走,還是肚子餓了?)
  • 篩選提示(這個習慣是怎麼被引發的,可以由這五種類別來檢視:地點、時間、情緒狀態、其他人、前面所發生的行為)
  • 訂定計畫(上面三項找到後,就可以固定獎勵、提示但抽換掉中間的習慣東作,甚至抽換掉新的提示)

※我個人認為可以好好的使用子彈筆記來訂定你想要完成的計畫,甚至養成一個新的習慣,目前筆者三月底開始寫子彈筆記,但因受到極簡主義、斷捨離的影響,我不太想要寫在實體本子上,目前都寫在ipad的筆記本上,我個人覺得對於自己的每日達成目標、每月達成目標都能更有規劃、更能夠養成自律的人生,等於兼顧了核心習慣也能夠延伸到其他的好習慣上面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