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考網站:科技報導
德國的工業機械、機器人,日本的仿生機器人,美國的軍用機器人。
提到機器人,不免就是提到這三個國家,機器人早在20世紀,就出現在小說家的故事上,機器人在歷經幾年大家的想像後,也慢慢的被實現出來,除了越來越自動化之外,機器人也變得越來越聰明,也越來越近似人類。
台灣以前是代工的王國,即使到現在也有很多產業沒有掌握到應有的技術,只是從外國得到授權可以代工而已,機器人這塊產業在未來趨勢上不容小看,要掌握技術需要一整套努力與實踐。
人才培育→設計競賽→商品化
人才培育是長期發展的關鍵點。外國諸如美和日都在大學設立和機器人和機電整合相關的系所,培育許多人才,除了機器人實驗室,還有人工智慧實驗室等等,台灣目前也有許多系所在做相關的實驗。
近年台灣經濟部工業局、上銀科技和新光保全合作,在南港展覽館舉辦機器人競賽,股立大專院校的學生參予比賽,希望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意和能力。
除了舉辦機器人競賽,同時,在展場上也有許多科技公司展出他們的新產品,吸引顧客也同時吸引求職者的目光。南港展覽館每年都有一場機器人設計展,可以在展覽會場上看到許多具巧思的發明,甚至可以玩一些簡單的小遊戲與機器人互動。
台灣其實有能力,也有機會變成機器人王國,但在產學合作和應用領域上,仍需要多加的發展,期望以後機器人能夠用於各種不同的生活領域,也能和人類進行互動。這份努力,除了政府要適當的規化,也需要各產業的應用範圍增大,專家學者們的研究……等等因素,才能促進機器人產業的蓬勃。